用户中心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影音资料 >> 正文

寻访校友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时间:2017-10-15 作者:

时间流逝,大连理工大学已经在坚守和开拓中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六十多年来大工校友秉承大工精神在社会各个领域辛勤耕耘,为母校发展、祖国建设以及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我实践团队前往大连、包头等地寻访我校校友。目前已走访优秀校友4名。

峥嵘岁月勤奋斗,专心实业兴家国

1月10日,实践团队来到大连东港,采访了我校82级杰出校友齐爱华师姐。

齐爱华,1986年毕业于我校工业催化专业,同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免试推荐为我校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1989年获应用化学硕士学位;1989年至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是当时国家八五攻关“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项目组成员之一,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两项国家专利;1993年创立华洋科仪,现为华洋科仪董事长。

见到爱华师姐,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自信、大方、感恩、正能量的师姐显得格外年轻。提起大学时代的课外活动,师姐格外兴奋,大连市艺术体操冠军、广播台播音员、毕业晚会策划和主持……“凡是有活动,我都会去参加”,师姐自豪的向我们讲述她大学时的丰富生活。正当我们惊叹于师姐的多才多艺时,一份门门90+的成绩单再次让我们佩服之极。提起学习,师姐表示她很认真,但不死板。大二时参加科研小组,师姐用了一个假期就解决了高年级学长学姐几年也没能完成的工作,并在化学通报上发表了论文。“这件事我尤其印象深刻”,提起这篇论文,师姐的脸上再次露出了自豪的神色。可以看出,师姐的心态很好。

离开学校后,师姐创立了跨美国、法国等国的华洋科仪,“出色的外语让我在谈国际贸易时很轻松”。无论在哪个圈子,师姐都是中心,这与开朗乐观的性格密不可分。当被问及创业路上的遇到的困难时,师姐说:“顺利还是不顺利在于你如何去看,在你走路时走得不会永远是柏油马路,还会有乡间小路,还会有独木桥。所以说奋斗路上,沟沟坎坎是一定会有的。对我自己而言,一些挫折或者不顺利,都能过得去,在我的记忆中就没有一些特别的难关。但挫折不顺是一定会有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挫折只不过是让你多了一次经历。坚持,积累,你的事业一定会做下去。对于创业而言,我们国家现在正在飞速发展,机会也很多,只要肯坚持,一定会成功的。”谈到与外国人进行贸易时,师姐十分自豪:“当得到外国人一次次惊讶的赞叹时,我想我也算是为祖国、为母校挣光,我们大工人、中国人就是很优秀。”师姐就是如此正能量,虽然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师姐从未忘过母校、祖国的栽培。

虽然已毕业多年,师姐仍会经常回校参加一些大型活动。在母校五十周年、六十周年校庆之际,师姐也都受邀回到母校,并会主动为学校各类活动提供经费支持。

采访中,师姐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毕业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理性择业。我觉得,目前大学生对自己今后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要以什么样的姿态对待企业,是很茫然的。在公司不是要学习,而是要做事。大学生就业的这种责任、态度,这种位置的转变,以及提前了解就业情况是很重要的。”

在采访的最后,师姐表示:“我是很愿意和大学生交流的,尤其是母校的学弟学妹。也希望通过交流可以带给大学生一些启示。当今的社会大环境让这一代大学生缺失了一些东西,步入社会中,许多人都会不适应,这都是因为没有做好准备。在大学的期间,一定要多了解一些社会,多实践,这样在进入社会后才能较好的适应。至于想起母校,我一直十分自豪,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建国的第一所大学,我们绝对有能力,有内涵,有底蕴,去创建国际一流的大学。一代代的发展和传承也让我们非常有信心。大工的未来,我相信是充满希望的。”

阳光向上,爱校爱国,充满正能量,是师姐给我们的建议。师姐拥有感染人的力量,而我们正是被感染的,积极奋斗,努力拼搏的大工新一代!

勤恳实干见真知,笃实厉行献青春

1月18日,实践团队采访了88年入学的郭文军师兄和薛聚彦师姐。

郭文军师兄在辽宁省船舶检验局工作,是一名优秀的A级船检师,自毕业起就勤勤恳恳一直坚守在本专业相关岗位上,为祖国的造船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回忆起在母校的时光,师兄开心地和我们说起在大学时的许多趣事。“大学四年的时光丰富多彩,足够你以后回忆几天几夜。所以你们一定要珍惜现在。”谈起从事本专业的体会,师兄建议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只有专业基础扎实我们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再次学习,不断提升,有所成就。“你们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也许不会完完全全地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去,但一定是未来的基础。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它所依据的、最经典的原理一定是不变的,是你们在大学里所学的。”

采访的最后,师兄表达了对母校的充分信心。也鼓励我们,只要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将来都会有所成就!

薛聚彦师姐是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目前工作于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我校在化工安全方面一直有着卓越的贡献,作为一名相关方面的高级工程师,师姐见证了祖国多年以来化工方面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并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当谈及大学知识与工作衔接的问题时,师姐表示:“学校学习的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是为了帮助你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自我再学习。因为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即使在工作中也要不断学习,获取新的、更加实用的知识。”

虽然毕业多年,师姐却一直和母校保持着联系。并于2016年9月应邀参加了大连理工大学第二届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专题培训,为我校学生带来了化工项目管理与案例专题讲座。帮助指导学生了解生产实际,更好地进行化工设计。

最后师姐亲切地建议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勤劳,主动认真,这样才能被同事和领导认可,虽然工作可能日复一日有些枯燥,但只有做好了简单的工作才有机会、有能力做更加复杂的工作任务。

踏踏实实做学问,脚踏实地干事业

2月18日,实践团来到内蒙古包头市,采访我校校友史刚师兄。

史刚师兄是我校87届化工学院的学生,现为包头市科教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史刚师兄是一个典型的大工工科生,麻利,踏实,是师兄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回忆起大学,师兄印象最深的便是大工浓厚的学风。“学在大工,母校非常适合学习,学术气氛很浓厚,学风也很踏实,注重实践培养人才,在校时学到很多东西,对后来工作也十分受用。”正因大工笃实的风格,一直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多年来,我校也为祖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师兄告诉我们,大工为包钢输送了大量人才,其中总工程师就有5到6人。但同时,师兄也指出,虽然大工自主编写的教材,对工程实践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但大学更多的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考的精神,同工作生产还是有着一定不同,毕竟科技日新月异,工作后也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掌握新知识。

在校时,史刚师兄爱好广泛,积极参加学生工作,搞读书会,办杂志《季候风》。师兄也告诉我们,大学除了学知识,也要多接触新东西,对以后适应社会有着很大帮助。

谈到大学生都比较关心的就业择业问题,师兄建议我们提早接触社会,对择业有提前的思考,了解自己的专业前景、市场容量与资源配置,以便更好地找到发展方向。

经过对4位优秀校友的寻访,实践队员收获颇丰。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习到了校友们宝贵的经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所积淀和继承着的大工的精神,甘于奉献,勇于拼搏,实干兴邦的红色基因。这使我们对在接下来要采访的几位校友也充满期待与热情。一位位优秀的校友,他们以身作则,他们爱岗敬业,他们用青春书写励志,用岁月描摹坚韧。作为新一代大工人,我们要努力学习校友身上的优秀品质,身体力行,弘扬大工精神,传承大工红色基因!

关闭

版权所有: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地址:中国 ·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邮编:116024